【 qianmu.org-盘点新SAT为防止中国学生刷分使出的四个招数 】
2016年是新SAT考试的第一年,与旧SAT不同的是,因为是新考试的原因,刷分变得极其困难。新SAT的主办方College Board为了避免重蹈旧SAT覆辙出现大片刷分现象——尤其是在大中华地区,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。为防止刷分,College Board总共有四招,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。
第一招 记录SAT历史分数
记录SAT历史分数,是否刷分一目了然。作为香港SAT考试最大的考点,香港亚博中心每场考试都接待上万内地考生,然而7日的亚博显得尤其冷清。首场考试只开了一个展馆,作为中介机构争夺生源的必经之地,记者在现场看到,7日前来进行招生宣讲的机构几乎减半,场内挂的机构广告条幅大大减少,就连发传单的机构兼职也没了多少热情。全国各地赶来陪考的家长也至少减了一半。
来自成都的考生时同学告诉记者,自己是第2次来到亚博考试了,相比去年同期,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考生少了很多。
“SAT分数是有记录的,一些学校允许考生选择寄送最好的分数,然而SAT考试并不是参加得越多越好,参加得越多刷分的嫌疑也就越大,对于大学申请其实有负面影响的。同时新SAT官方公布的样题和指南有限,加上本次考试之前只有3月北美的真题可以参考,许多考生心里没底,都想看看亚洲区的第一场考试的情况。大家的观望状态让考生人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。”
第二招 取消错题扣分鼓励合理猜题
新SAT亚洲首考,总分数从以前的2400分降到了1600分,为了鼓励考生作答,以前答错倒扣分的政策取消了,这对考生来说有了尝试猜题的勇气。时同学告诉记者,总体感觉还不错,“题差不多都做完了。”阅读量比较大,涉及到美国建国文献和科技文章,不过最多的是科技类阅读,为了向美国大学提供更有力的申请成绩,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作为选考的作文。
而SAT 最让考生刻骨铭心的就是超长的答题时间。从早上8点进考场,要到下午2点才出来。“6小时绝对是体力活,虽然中途有休息和上厕所时间,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忍耐,好多点时间答题。”时同学说。她早上5点多起床,7点过到考场,2点出来时,就喝了点水。
第三招 频繁改革防刷分
SAT考试是进入美国名校的敲门砖,其开发机构为美国大学理事会(college board)。其提供的SAT成绩受到美国4000多大学的认可,基于向高校提供更有效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成绩,SAT考试宣布今年进行全新改革。包括计分方式、题型等大变革。一位资深留学培训人士分析说,SAT考试和中国高考不同,考试题目出现重复的几率较高,对考生而言,只要不断刷题,就有可能遇到相同的题目而取得高分,而这并不能体现出考生真实的水平。
另外一个改革原因,是近两年来SAT考试几次疑似泄题事件。部分考生收到college board的邮件通知将延迟发布成绩、或被转考到其它时间、考点。college board官员此前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就强调:“确保我们提供给高校的成绩是准确和有效的。分数的有效性对接受成绩的高校是非常重要的,每一次考试结束后,我们竭尽全力提供有信心和有效的考试成绩。”SAT与另外一个考试ACT的市场竞争也促使它发生改革。
第四招 签保密协议防止真题泄露
SAT考试进入中国,转眼间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,它不单吸引了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内地学生涌入香港去考试,还创造了一个贩卖答案的留学黑色产业。
“所谓的真答案,通常是指利用全球考场的地理时区时间差,在提前开考的地区考场安插“卧底”去考试,想办法把考题偷出来然后立刻扫描传回中国时区的考场。人们利用SAT的举办方的出题特征(同一天内用同一套题)来玩这种“时间差游戏”,屡试不爽。”梦工厂培训学校资深老师张雅仪透露。
为了避免试题泄露,3月新SAT美国首考,把一些超过22岁的成人考生转考到了5月。这一点在一些培训机构处得到了印证。“我们派出了老师参加美国考试,结果被通知转考到5月。”某知名培训机构老师坦言。
“我所在的小考场一共可以坐159人。缺考人数不多,大约10人。大多数考生是国内培训机构老师以及一些年纪超过21岁的考生。”成都某培训机构老师周某说,和学生考生不一样,她被安排在了香港玛丽诺神父学校中学部。“我出于学术研究目的,去年12月报名了5月这次新SAT考试,和3月美国考试不同,这次允许成年人参加,而这次的考题也将对外公布。”“不过,6月、11月、12月场次的考题则不会公布。如果网上有流传这些场次的考题,那只能说明发生了泄题事件,泄题对考生来说意味着不公平。”
因为美国大学理事会在旧SAT考试中大量重复以往未公开的真题,让不少刷分党有机可乘,改革后的新SAT为了避免考生考后泄题,增加了要求考生签署保密协议的条款。“美国大学理事会有意将维护考试安全性从事后落实到事前,避免无辜考生受到牵连,最大限度降低无良留学机构贩卖答案而造成的考试不公正性。”
本文来源://www.pearlgbox.com/article/3301.htm